中文 EN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轴承噪声分析及改进措施

2025-03-04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驱动电机作为核心部件,其性能优劣直接关乎整车品质。其中,轴承噪声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车辆的驾乘舒适性与静音性能。本文深入剖析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轴承噪声的产生机理,从电磁、机械、润滑等多方面阐述噪声根源,并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旨在为提升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静音水平与可靠性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轴承噪声;改进措施

一、引言

新能源汽车凭借其环保、节能等优势,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驱动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 “心脏”,其运行的稳定性与静音性至关重要。轴承作为驱动电机的关键零部件,承担着支撑转子、保证旋转精度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运行中,轴承噪声常常成为困扰新能源汽车驾乘体验的一大难题。过高的轴承噪声不仅会降低车内的静谧性,还可能暗示着轴承存在潜在故障,影响驱动电机乃至整车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因此,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轴承噪声的产生原因,并探索有效的改进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轴承噪声的分类及产生机理

2.1 电磁噪声

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中,电磁噪声是较为复杂且影响较大的噪声源之一。当电机通电运行时,定子与转子之间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这些电磁力一方面用于驱动电机转子旋转,另一方面会引发电机结构的振动,进而产生噪声。其产生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不平衡磁拉力:电机运行时,由于气隙不均匀、磁路不对称等因素,会导致定子与转子之间的磁拉力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磁拉力会使定子产生周期性的振动,通过机壳向周围空气辐射噪声。例如,当电机转子存在偏心时,气隙大小会发生变化,导致磁导不均匀,从而产生不平衡磁拉力,引发电磁噪声。

齿槽转矩:齿槽转矩是永磁同步电机特有的一种电磁现象。由于定子齿槽的存在,使得气隙磁导发生周期性变化,从而在电机运行时产生齿槽转矩。齿槽转矩的波动会引起电机的振动和噪声,尤其是在电机低速运行时,这种影响更为明显。通过采用分数槽绕组、定子斜槽或转子斜极等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减小齿槽转矩,降低电磁噪声。

谐波磁场:电机的供电电源中往往存在谐波成分,这些谐波会在电机内部产生谐波磁场。谐波磁场与基波磁场相互作用,产生额外的电磁力,引起电机的振动和噪声。此外,电机自身的设计参数,如绕组匝数、气隙长度等,也会影响谐波磁场的分布,进而对电磁噪声产生影响。

2.2 机械噪声

机械噪声是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轴承噪声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轴承自身的机械结构和运行状态引起。

轴承磨损:长时间运行或在恶劣工况下,轴承的滚动体、滚道和保持架等部件会出现磨损。当滚动体与滚道之间的磨损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接触表面不平整,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冲击和振动,从而引发噪声。例如,在高温、高湿度或多尘的环境中,轴承的磨损速度会加快,噪声问题也会更加突出。

轴承游隙不当:轴承游隙是指轴承在未安装且不受外力作用时,一个套圈相对另一个套圈在不同方向上的移动量。游隙过大,会使轴承在运行时产生较大的晃动,导致滚动体与滚道之间的冲击加剧,产生噪声;游隙过小,则会增加轴承的摩擦阻力,使轴承发热,甚至可能导致轴承卡死,同样会产生异常噪声。因此,合理选择和调整轴承游隙对于降低机械噪声至关重要。

转子不平衡:转子是驱动电机的旋转部件,如果转子在制造或装配过程中存在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就会导致转子不平衡。在电机高速旋转时,不平衡的转子会产生离心力,使轴承承受额外的载荷,从而引发振动和噪声。为了减少转子不平衡带来的影响,通常需要对转子进行动平衡测试和校正。

2.3 润滑噪声

润滑对于轴承的正常运行起着关键作用,润滑不良也会导致轴承产生噪声。

润滑脂性能不佳:润滑脂的粘度、稠度、抗氧化性等性能指标直接影响其润滑效果。如果润滑脂的粘度过低,无法在滚动体与滚道之间形成足够厚的油膜,就会导致金属直接接触,产生摩擦噪声;粘度过高,则会增加搅拌阻力,引起润滑脂发热,同样会产生噪声。此外,润滑脂的抗氧化性能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变质,失去润滑作用,也会导致轴承噪声增大。

润滑脂填充量不当:润滑脂的填充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轴承的运行性能。填充量过多,会使轴承在运转时受到较大的阻力,产生搅拌声和发热现象,进而导致噪声增大;填充量过少,则无法提供充分的润滑,使滚动体与滚道之